本报北京3月26日电记者杨舒从天然资源部得悉,2月27日至3月25日,“蛟龙”号载人潜水器搭乘天然资源部“深海一号”船完结了2025年技能晋级后的初次配备实验使命。
本航次由天然资源部我国大洋业务管理局安排,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详细施行。在完结多项核心部件国产化晋级后,本次“蛟龙”号海试获得多项突破性效果——
一是改写“蛟龙”号下潜频次新纪录。“蛟龙”号在10天的作业窗口期内共施行14个潜次,并创纪录完结4次“一天两潜”,接连9次完结“一拖二”作业,即1名潜航员带2名科学家下潜作业。此次高频次、高质量下潜,推进“蛟龙”号整体下潜才能大幅度的进步,为施行后续高强度运转供给了刚强保证。
二是充沛验证核心部件国产化晋级的可靠性。本次海试充沛验证了“蛟龙”号迭代晋级和要害部件国产化代替后的可靠性与安全性,主要是对7000米级高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油浸锂电池组换装、国产直驱型低噪直流推进器、大深度海水液压浮力调理体系研发和应急液压体系接口扩展等4大项8小项技能性能指标进行3000米级海实验证,完结3个全流程循环测验,标志着“蛟龙”号节能减耗、重要零部件国产化代替获得重要发展。
据了解,接下来,“蛟龙”号将紧锣密鼓地投入到多项科考使命中,包含天然资源部“全球深海典型生境方案”在西太平洋、北极、印度洋等要点海区的查询使命,以及国家天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东北印度洋同享航次。估计2025年下潜将超越80次,有望创始“蛟龙”号年度下潜数量新纪录。科学家们将充沛的使用这一“国之重器”,走向深海大洋,深化世界海洋协作,活跃助力海洋强国建造。
没有了